舊中國“四大家族”,陳氏兄弟名列其中。究竟是什么樣的風水,助其巨富顯貴?
經歷百年滄桑巨變,陳氏祖地故址依稀,看似平淡的陰墳陽居,蘊涵了太多的風水秘密。天目山來龍與獅子山之奇秀,對浙西北名鎮的這處富貴大地,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陳氏祖地最為奇妙的,無疑是水的形態。處在水網平原上,東水西送,南水北流,五水繞印,百川同歸。陳氏兄弟的智慧與失落,顯貴與壽數,與水的分合聚散有什么關系?
四大家族 陳列其中 陳立夫(1900-2001),名祖燕,號立夫,浙江湖州人,與兄陳果夫(1892-1951),同為舊中國“四大家族”成員。 早于二陳成名的,是其二叔陳英士(陳其美)。陳英士于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與蔣介石關系密切。 二陳是國民黨重要人物。陳果夫幾度出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是第三、四、五、六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陳立夫曾任蔣介石私人秘書,1929年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 1931年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陳氏兄弟掌握了國民黨組織大權,建立了“CC系”,形成“蔣家天下陳家黨”的局面。 國民黨敗退臺灣后,陳氏兄弟逐漸失勢。陳立夫晚年也多做文化上的工作,不在政壇上有決定性影響。但因是國民黨元老,仍很受尊敬。 曾與周恩來正面交鋒的陳立夫,晚年堅決維護祖國統一。1988年7月,與中央評議會34名委員向臺灣當局提出提案,主張以臺灣的資金、科技和大陸的人力資源合為互惠基礎,建設中華。 陳立夫、陳果夫家族,在史學界尚有許多謎團待解,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其風水的解讀。 官星天蓋 天目一獅 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變遷,物是人非。如今找到陳立夫的出生地、祖居、祖墳,實屬不易??墒?,當你來到浙江省湖州市東林縣東林鎮西南的一個小土丘,站在一排雖然破敗但隱約可見舊時規模的房子前,村民告訴你這就是澤河陳家時,稍具風水知識的你會一眼斷定:這正是陳家、陳氏兄弟發跡的根! 陳立夫祖居、祖墳同處一地,祖居東南數十米,祖墳坐落在澤河邊的坡頂上。陰陽宅同一朝向:坐北朝南,子午至尊。其風水雖同宗同源,但兩者相較,又以祖墳為正。 陳氏祖墳太祖山起自天目山。 天目山為浙江省內第一名山,雄踞黃山與東海之間。古名浮玉,東峰大仙頂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遙相對峙。兩峰之巔各天成一池,宛若雙眸仰望蒼穹,故名?!对涂たh志》記載:天目山“有兩峰,峰頂各一池,左右相稱,名曰天目?!憋L水上的價值可概括為:龍飛鳳舞俯控吳越,獅蹲象立威鎮東南。 據《湖州市志》,湖州山地走向由天目山脈構成,西起浙皖邊境的百丈峰,經西天目山和東天目山至境內分成兩支,繼續依西南向東北之走向,在安吉縣境內天始向東西兩側延伸。東支從龍王山起,經千畝田、仰天坪、赤頭揚、莫干山塔山、大崗山至弁山,經云峰頂向東北傾入太湖。 莫干山東西橫亙15公里,南北縱貫12.5公里,方圓100多公里。相傳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曾派干將和他的妻子莫邪鑄劍于此,因而得名。主峰五指山,海拔742米,是陳氏祖墳少祖山。 五指山東北行約10多公里,一脈徑直東出,穿越梅峰鎮,跌斷重起海拔403米的高山,又為陳氏少祖山。然后南北兩翼向東開張,經青山,過東苕溪,止于東林山。這條渡河后于平原田野中若隱若現的龍脈,正是結作陳氏祖墳的真龍大脈。 東林山,又名獅子山、錦峰山,由三座緊臨相連的小山包構成,突起于菰薄溪泊之中,三峰鼎峙,中峰為高,四周碧水環流。主峰海拔75.31米,西峰71.21米,西北又有繡球山,風水上又稱“獅子滾繡球”。 東林山奇秀無比,故自古以來備受關注,引無數文人騷客折腰于此。 東林人沈倫1387年撰“東林山記”曰:一水環涵,周行不過數里,上插浮圖,下建塔院,風景四圍空闊無際,勝概于此為多。夫東林亦吳興之勝地,而貝錦實東林之名山。 明嘉靖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刑部尚書顧應祥描述道:其東北巍然而高者,曰長超山;西北則金蓋山、橫山、感山、菁山,若拱若揖,障于下流,俯視平原,沃野萬頃。并題詩贊曰:“錦峰西下此亭開,特立縹緲之層臺,天目諸山一覽盡,苕溪百里相縈回?!?/FONT> 羅隱《鈐記》曰:“官澤水長流,東林滾繡球,菁山如走馬,代代出公侯?!?/FONT> 沈倫、顧應祥深情介紹了東林山及其相關的形勝,相比起來,還是羅隱的贊語言簡意賅,更具風水內涵一些。 “菁山”,現稱青山。古人對天目山奔躍而來,經青山呈走馬狀逶迤而至東林山的龍脈走勢,還是十分清楚的。靈秀無比的獅子山,作了一次完美亮相,給這支龍脈畫上最后的句號。 由青山跌斷而過的龍脈,10公里距離內,南有龍山,北有金雞山東出之脈連綿護送,的確有一股公侯之氣。 道其有“公侯之氣”,所言非虛。事實上,由青山過渡的龍脈,不但具走馬之形,還有蓋星中少有的官星天蓋,旁有護從諸山簇集。前人所許之公侯,實不為過。 陳氏祖墳父母山,正是東苕溪西部側身聳立的官星天蓋。遇苕溪深切,龍脈潛行平洋,東約5公里,緩緩重起獅子山。此后再無山地,沃野百里,一望無際。平原三峰獅子山,一枝獨秀。 官星天蓋出身,為官必高貴。平洋中聳起獅子山,清晰放射出龍脈結作的信號。毫無疑問,獅子山作為這支龍脈的盡頭之山,龍氣聚鐘,加上碧水環繞,氣象非凡,此間必有真龍大結。 按《葬書》言,獨山不可葬。獅子山三峰并峙,似自成一局,不可言獨山。但若論大結作,則又非西連天目山之脈不可。茫茫平野之中,哪里才是龍穴所在呢? 找到這一答案,首先必須弄清獅子山的作用。獅子山究竟有什么風水價值呢? 盡頭之山并無龍脈至貴正穴,有時恰恰是余曜派生的次要之穴或根本無穴,這種例子在風水實踐中比比皆是。平原中獨立突起、不具大結作之形的獅子山,正是這樣。言其無穴恐過于絕對,但本身欠缺開掙展勢,有結作亦小的獅子山,非龍脈正穴則是確鑿無疑的。 獅子山雖不一定作穴,但卻可以為旁侍朝對。實際上,獅子山成了眾人之砂,為它處所用。何處主使?東面渺茫無脈不必著眼,惟西面莫屬。 距獅子山西北僅兩里之遙的澤河,看來符合這一條件。與大名鼎鼎、明麗照人的東林山相比,處在青山與東林山之間的澤河,顯得寂寞冷清許多。蓋因其地勢不高,不張不揚,故而難引起人們足夠注意。但這種表面上的平淡與低調并不說明其風水地位比三峰聳秀的獅子山遜色,而恰恰相反。 清嘉慶《東林山志》卷三“形勝志”記曰:“澤河,在山(指東林山--筆者注)西。平遠漾之水逆流西注,官澤諸水東注,蓄聚于此,陳氏世居其上?!标愂喜肪拥?,正是澤河。不僅如此,還把墓地選定在位居高處的坡頂上。 澤河是河,亦非河。說其是河,以前確有一條名“澤河”的河;道其非河,是因為東林鎮西面這處隆起的丘崗上,住滿了人家,地名就叫澤河。青山東南、獅子山西北,陳氏祖墳所在的這塊占地數百平方米不起眼的小土丘,實際上是一座倒地金星,一枚眠體金印,微微隆起,貴重無比。陳氏祖墳選定的位置,就在這枚圓弧形金印的南端,居中面南至尊大拜。 官星天蓋,天目一獅。澤河地處江南水鄉,周邊遍布水網稻田。從龍行方向看,先有陳氏祖墳,后為獅子山。陳氏祖先離開風光無限的獅子山,于青山、獅子山之間擇地卜居遷葬,體現了過人的堪輿眼力。 綿綿小丘上的陳氏祖墳,究竟蘊涵著什么風水奧妙? |